杏彩体育下载苹果 科技奖专题 2023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报道(八)

来源:杏彩体育官网入口 作者:杏彩体育网页版 2024-09-19 1

杏彩体育下载苹果.

  尿路上皮癌(UC)主要包括上尿路UC和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健康与生存。我国超过一半的UC患者发生复发或转移,探究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开发新型精准诊断和治疗靶标尤为重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周利群教授带领团队开展了“尿路上皮癌创新诊治研防体系的建立及应用推广”项目,项目荣获2023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本项目实现了如下6个方面的关键技术突破及创新:(1)揭示马兜铃酸突变特征可用于识别上尿路UC低风险亚型,提示UC可能的病因和预防策略。(2)在上尿路UC系列临床研究中,系统描述了中国上尿路UC的临床病理特征、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同时牵头全国最大的上尿路UC队列,发现北方人群相较于南方人群,肿瘤分期和分级较低、女性患者多及预后较好的特征,而高龄和肿瘤分期是影响中国上尿路U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3)揭示SOX2OT通过调节SOX2促进UC细胞干细胞表型,TAGLN通过诱导上皮间质转化促进UC转移,这些关键靶基因是UC潜在的治疗和预后预测靶点。(4)基于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根据尿液DNA全基因组甲基化及拷贝数变异状态,开发了UC诊断的无创液体活检技术,其诊断准确性超过95%。(5)发现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上尿路UC中普遍存在,而且是上尿路UC重要的危险分层指标,并据此开发成本低廉的相关无创尿液诊断技术,用于UC的初步筛选,敏感性达90%。(6)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建立了UC术前输尿管镜检查及术后膀胱灌注诊疗方案,并创新及改良多种手术方式,简化了UC手术流程,优化了UC诊疗途径,提高并加速了我国泌尿外科专科培训在UC领域的水平和发展。

  项目组表示,本团队聚焦于临床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了一系列临床研究,在指导UC诊疗指南制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研究多为回顾性研究,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尚少,其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设计开展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是下一步临床研究的重中之重。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是新世纪微创技术的典型代表之一,通过个体化的精准设计,以2.5 cm以内的骨孔开颅为锁孔标志,使手术创面较以往减少10倍以上,可极大减少入路相关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但作为一种新的术式,锁孔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技能尚不明确,限制了其广泛的临床应用,是否能有效开展,技术难题如何解决均存疑惑,锁孔手术的规范化标准缺如也使其推广应用严重受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兰青教授带领团队开展了“神经外科锁孔微创手术的规范及推广应用”项目,项目荣获2023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本项目实现了如下3个方面的关键技术突破及创新:(1)建立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操作规范,首创中国标准,并建立锁孔手术围手术期处理规范;攻克复杂动脉瘤、高难度肿瘤等锁孔手术难题,如破裂动脉瘤锁孔手术、复杂动脉瘤锁孔手术、颅内多发动脉瘤锁孔手术、颅底肿瘤锁孔手术、脑实质内肿瘤锁孔手术、跨颅腔肿瘤和巨大肿瘤的锁孔手术等,并建立操作规范。(2)发明锁孔手术专用器械及装置,改善锁孔手术操作便利度。(3)构建神经外科锁孔模拟手术系统,提供手术培训及效果验证工具,提高手术规范性。

  项目组表示,目前锁孔入路可满足绝大多数神经外科手术的基本要求,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可进一步大力推广应用;但必须认识到锁孔显微手术是在丰富显微手术经验基础上的技术升华,在临床应用中应有一个显微解剖培训及逐步适应、提高的过程。但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及医疗水平存在差异,仍有部分神经外科医师对锁孔手术技术了解不足,局限于传统的手术观念,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推广本项目研究成果。锁孔手术随着技术、设备的不断改进而持续发展,特别是随着手术机器人的开发,锁孔手术机器人也将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方向。

  我国是肝病大国,病毒性肝炎及其他各类肝炎所致慢性肝病进展为肝硬化的人群基数庞大,尤其以肝硬化后肝衰竭危害最大,并发症多,诊疗手段有限,病死率高。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发现极其重要,但依赖于有创肝穿刺活检,亟需更精准的无创诊断技术。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是我国肝衰竭的最常见类型,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治疗困难、病死率高,防治形势相当严峻。但是,目前临床上有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治疗仍无突破性进展,亟需探索发病机制与治疗新靶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谢青教授带领团队开展了“肝炎后肝硬化及肝衰竭的机制探索与临床转化研究”项目,项目荣获2023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本项目实现了如下4个方面的关键技术突破及创新:(1)阐明了肝硬化后肝衰竭发生机制并发现干预靶点实现转化。(2)建立了失代偿期肝硬化及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精准管理方案。(3)开发了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无创诊断新技术并得到广泛验证。(4)揭示了代谢紊乱相关性肝炎调控机制及肝衰竭治疗新靶点。

  项目组表示,首先项目实施期间建立了30多个中心的肝硬化及肝衰竭临床研究队列,以及统一的临床病例管理随访和数据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完善了多中心临床样本库,收集随访队列患者动态血样本,有助于筛选验证特异生物学指标用于病情评估和预后评判。其次,项目在国际上建成接近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特征的小鼠模型,阐明发病机制并找到干预靶点,成功转化基础研究成果到临床救治,发起全球首个IL-22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目前仅国内7家中心完成Ⅱa期入组,未来需扩大参与单位和患者数,拓展国际多中心合作,尽快将创新药推向临床,降低病死率。最后,项目研究成果已在全国合作临床单位推广应用,未来要全面辐射全国和国际,加强举办促进推广,参与专家共识制定。项目成果获国内外认可达国际水平,应推动与国际知名研究中心深入合作,牵头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

  加强医药科技创新、促进医药产业发展是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途径。药物关键活性成分研究是临床高质量用药需求的基础保障,对拓展药物新适应证新用途、解决中药现代研究与系统开发痛难点起到关键性推动作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吴建明教授带领团队开展了“药物关键活性成分辨识及新适应证拓展的度创新体系构建与应用”项目,项目荣获2023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本项目实现了如下5个方面的关键技术突破及创新:(1)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AI)的药物作用靶点预测和潜在活性成分筛选的新技术,为制药行业带来“降本提效”的新动力。(2)构建了基于特定疾病的体内外疾病新模型,实现了成分的活性及作用机制高效研究。(3)开发了靶点垂钓模式筛选药物活性成分和多配体-多靶点相互作用毛细管电泳质谱新方法,攻克了药物与靶点互作研究的技术难关。(4)构建了活性成分“定向萃取”新技术,实现了药物、多模式生物中活性成分的“精准”富集和分离。(5)开发了基于药物关键活性成分成药性的新适应证和创新药物拓展新技术,挖掘了药物的新适应证,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临床治疗方案。

  项目组表示,使用AI算法进行药物活性预测相对于传统的药物筛选具有显著的效率提升,同时随着算法的不断更新其准确度和效率还将持续提升,因此更优化的AI算法是持续努力的方向。通过人工辅助和迭代训练数据,算法的可靠性可以显著提高,已在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显示出显著的效率提升和成效。在样本量相对偏少的稀有病症或新兴疾病领域,小样本量的随机森林等算法也能取得较好效果,但需要不断增加样本量进行完善和优化。因此,AI在相对低样本量的稀有病症或新兴疾病中仍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